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12月01日第12版,《中国教育报》再次刊发枣庄市实验小学办学经验。
(全文内容如下)
播种幸福 收获希望和未来
——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系统构建
“幸福 ”理念下“3 6 n”课程体系
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校长 于伟利
随着新课标落地,如何适应培养时代新人要求、贯彻新课程理念,成为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深入思考的课题。学校基于“幸福 ”教育理念,形成“3 6 n”课程体系,打造了“有温度、有收获、有成就、有发展、有归属”的教育新样态。
以生为本 系统构建课程体系
“‘3 6 n’课程体系”的具体含义是,“3”指三大领域,即基础课程、整合课程和节仪课程;“6”是六大板块,涵盖人文与社会、数学与科技、劳动与实践、艺术与审美、运动与健康、融合与创新;“n”是n门课程,包括体现国家意志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而开设的种类齐全、具有创新性质、指向学生未来的多门课程。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,主要突出以下三方面的考虑。
一是将立德树人贯穿育人全过程。挖掘国家课程整体育人功能,形成内在衔接、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。使教育目标从注重培养人到注重培养人及生活方式的转变,教育内容从以学业和兴趣为主到融入生活与生命的结合,学习方式从学生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,教师角色从辅导者向关心者转变。
二是和融共生,培育学生核心素养。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幸福、追求美好生活、体验道德成长的重要平台,关联核心素养指标。强调包容多元又彼此融合,打破学科界限又巧妙整合成一体。
三是动态修正,以“增值”促学生发展。运用cipp四阶段课程评价模式,对学校课堂、生活实践、社区现场等进行动态评价,打造“perma·幸福少年”增值性成长评价阶梯。按照“顶层设计 关键课程 评价引领 动态修正”的实施路径,全过程考量、评估课程实施,连续实施、动态修正,实现有效增值。
守正出新 整体变革育人方式
聚焦“双新”“五育”,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培养学生获得终身感受幸福的能力,使每名学生都能以积极幸福的心态去拥抱美好的未来。
开发“廿四好歌”德育课程。立足“修性、修行、修心、修身”,贯通“低段快乐 ”“中段艺术 ”“高段梦想 ”三个学段,设计开发尚德美行“廿四好歌”德育课程,构建“四修三段”基本育人模型,以目标序列化、形式多样化、评价科学化的德育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幸福感,形成具有“满足、快乐、投入、价值”鲜明特征的枣庄市实验小学德育教学范式。
建立“三三三”课堂教学模式。遵循“教学评一致性”,通过预学、拓学、共学三个步骤,实现学生自由呼吸、健康成长、幸福绽放。以“生活体验”为基本追求,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,做到学以致用。以“生本体验”为阶段任务,达成以学为本、以学论教、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。以“生命体验”为价值目标,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。
打造“节仪育人”课程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,精心设计读书节、科技节、体育节、艺术节“四大校园节日”课程,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。推进包级式管理、分层式走班、套餐式课程、兴趣式选择、合作式授课、综合式评价,建立涵盖劳技类、动手创意类、科技类等领域的79门“项目式七彩校本课程群”,供学生自主选择。二者互为补充,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,学在其中、乐在其中。
面向未来 开展项目式课堂教学
以学生为中心,将“班墨文化”、steam教育理念融入学科教学,通过项目式教学,强调学生主动深度学习,培养学生掌握高阶思维技巧,提升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“五育”融合的项目式劳动课程。以校本课程为依托,以日常劳动、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,由“种植体验”“魔法厨房”“生活技能”“家务劳动”“劳动习惯”“公益服务”六大劳动教育板块,构建“1 6”劳动教育体系,实现“五育”有机融合。建设“萌宠动物乐园”,在其中饲养30余种小动物,学生认养小鸡、饲喂小孔雀,了解动物日常生长奥秘,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。定期评选“萌宠观察员”“萌宠管理员”“萌宠保育员”,在实践中培育劳动精神。
文化引领的项目式校本课程。大力发扬枣庄本地“班墨文化”,组建创意制造、ai机器人、墨攻编程等“c-steam项目式”精品社团。学校围绕“百工圣祖”鲁班,开设有研究性学习课程“鲁班遗事”、创意类课程“玩转鲁班锁”、人工智能课程“小鲁班3d打印”和综合实践类课程“传统木艺”等,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古代手工业技艺和鲁班的事迹,继承鲁班勤劳智慧、科学创新、精益求精的品格。通过“作品、合作、知识掌握”等对学生进行评价,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图谱。
多元自主,项目式假期作业课程。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,实现认知自主建构、养成合作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,学校设计了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式假期作业课程。如2022年暑期,将生活体验、探究创造、劳动教育和主题研学相结合,设计了一年级“多彩飞行梦”课程,二年级“小杆秤的个人传记”课程,三年级“昆虫大探秘”课程,四年级“风筝飞上天”课程,五、六年级“自制小汽车”课程等。按照“任务要求—科学探索—设计与制作—测试与改进—自我评价”流程,引导学生自主设计、自我改进、自我评价,综合运用学科知识,提升动手实践能力、拓展延伸思考能力、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的能力。
枣庄市实验小学的“幸福 ”理念下“3 6 n”课程体系建设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第一,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先后有2000余名学生在国家、省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。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,全体学生幸福指数达到96.9%,归属感指数97.6%,价值感指数97.7%。第二,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,累计发表千余篇学术文章。学校培养了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、首届全国名师名校长“领航工程”——“领航名师”、全国“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”成员、特级教师、齐鲁名师、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山东省十大教育年度创新人物、山东省劳动模范(山东省先进工作者)、省级教学能手等130余名。第三,输出了知识成果。《逐梦“幸福 ”教育系列丛书》(4本)、《幸福有声音——于伟利和她的“幸福 ”教育》等11部专著出版发行。“‘幸福 ’教育: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化探索”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。学校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,先后在重庆、云南、四川、吉林、贵州等地的600余所学校落地实施。
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、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、全国stem教育种子学校等100余项称号,与澳大利亚、英国、韩国、德国等多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,成为国家、省、市文化教育交流的窗口学校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12月01日第12版